glzyyx

癸巳年夏至铭 耕隶赵岩蚁行摄影2013年7月于中国河南洛阳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反省过去,愚者(作者自称)时常屡犯相同或相似的毛病甚至错误,不免给生活造成了麻烦,尽管有时个人顶不住周围环境的压力,然而自身必须及时在思想深处狠挖私心杂念,大概主要是逆来顺受,息事宁人;一般的,以无为对有为,亦无言亦无悔,慎独弘志,安于贫贱,甘之如饴,我行我素,我束我身,似乎是无我忘我,四大皆空,虚怀若谷也!小不忍则乱大谋。窃(作者自称)以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宁静以致远,寡欲而修身,涅槃则重生,此乃怀玉之士人生必须经历的磨难而渐生境界!人生苦短,笃行结怨,愚者(作者自称)以为呕心沥血,玉汝于成,必须摒弃小我,砥砺大我,由实现小目标而逐渐达到中目标,然后集中一切可以调动的物质方面精神方面的力量,冲击大目标。平凡的人生,做事情几十年如一日,愚者极其深切地虔诚地怀念郑毅先生、徐飞先生、赵宏韬先生、兰惠诚先生等一批志士仁人,时刻牢记超逸脱凡,螺旋上升,努力完成祖国与历史赋予我们肩负的继承光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历史的经验已证明这样一个道理:失败者没有发言权,而成功也往往是暂时的。耕隶赵岩

逆流而上祭三峡 耕隶赵岩蚁行摄影

                      逆流而上祭三峡 耕隶 (赵岩) 1993年11月9日


                                                   秋染三峡


       三峡要筑坝了。号称“七百里画廊”、雄居中国十大名胜之列的三峡,即将不久于人世,消息传来,我的心被震惊了!于是,我日夜兼程,辗转跋涉,从中原腹地的九朝古都洛阳奔赴宜昌,低吟“大江东去......”,  祭奠三峡,不由得怆然泪下,时值九月,落叶萧萧,满目茫茫沧沧。 
       久违啦,长江,我们的母亲河!当我乘舟自宜昌逆流向西时,面对浑黄泛滥的东逝洪流,即将吞没数千年哺育的三峡文明,怎能不为之心潮起伏:因为我就要领略到绵延迷离,举世瞩目的三峡风光了。
       长江三峡,西起四川奉节,东至湖北宜昌,全长约二百公里,自西向东,它依次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两岸高山对峙,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河谷特征为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三峡之中,瞿塘峡最短,最险峻;  巫峡曲折、幽深、秀丽;而西陵峡则以滩多水急而著称。


                    悲壮凄美西陵峡 耕隶 (赵岩) 1993年11月9日

 
       江轮开足马力,向西逆流而上,闯入“ 雄当蜀道、威震荆门”的西陵峡东口南津关。它恰似一叶扁舟,浪迹于轰然作响的湍流之中,蠢蠢而行。我凭栏眺望前方,一尾黄猫蜷伏在左侧峭壁之上——何谓“黄猫”?却是浑圆形山峦作成的黄猫峡。 
       四顾群峰如刃,夹江怒立,云雾飘绕,苍天也像是害了怕,畏缩成窄窄的一线,躲藏在峰刃后面,窥视着翻卷排空的江面。船随峰转,盘桓于西陵山、下牢溪畔,闻名遐迩的三游洞即在此间,唐白居易兄弟与元稹、宋欧阳修和苏轼兄弟,都曾逍遥于此,吟诗作记,所以有前三游后三游之称,流传自今。日光晶莹,透出南面马牙山上面的四尊顽石,极像是《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朦胧宛如剧中人,故名曰“灯影峡”。此段峡江冷峻,少有人情味,江面豁然开朗,极限宽度竟有1400余米。南岸匍匐于石丘上面的黄陵庙,令人神往,传说它是诸葛亮所建,据考证至少在唐代就在这里建筑庙宇,现在仅存的禹王殿,建于明万历年间。这座具有300余年历史的古迹,除了殿宇辉煌,柑橘林掩映之外,里面的碑刻题记和洪水淹浸的痕迹,还记录着300余年历次洪水的情况,属于极为珍贵的水文资料。它嵌在屈曲如带的江畔,枕涛吼,蔽树荫,聆钟声,便有仙山仙境的味道了,竟令我想起故乡那悠远的马寺钟声来了。从仙境中醒来,忽然记得郦道元《水经注》上有这么几句:“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按图索骥,果然黄牛峡从眼前掠过,时间却也短促,哪能用得三日! 
       前面就是三斗坪——三峡水库坝址。这里是花岗岩地基,河谷宽缓,是理想的施工地点。三峡大坝将横跨长江江心的中堡岛。在这里筑成三峡大坝以后水位将上升到海拔175米,届时为世界第一大坝。现在我们由此向西逆水航行直到重庆所能看到的景色,几乎将要融入“高峡平湖”的万顷碧波之中。 
       逆水行舟,猛然撞见两峰锁峙,乱石狰狞,石梁横江,长达200 余米,把水流分为南北两条水道,这就是令船工闻之色变的崆岭滩。如此错综复杂的险滩,使行船在这里要左曲右拐绕滩而行,随时有触礁的威胁,被船工视为畏途。忆往昔,这里曾使多少商贾游子坠入崆岭滩,葬身鱼腹?!因此有:“清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的谚语。好在滩礁已被剔除,整治过的航道已成为水上通衢大道。峰转水绕,恶浪应了山势陡然起降,两阙山峰拱成两扇石门板,江北门上悬有两件钟乳石做就的古迹,一则黄褐色者为牛肝,一则肉红色者为马肺。而今,牛肝依然健在,马肺却让“文明”的英国入侵者用舰炮揭下江去,此即饱经沧桑的牛肝马肺峡。 
       辞牛肝马肺,过清滩,可见江北岸悬臂裂缝之中有形似书卷的岩石,其下凸生一柄状如宝剑的条石,插入东去滚滚波涛之中,兵书宝剑峡即此得名。相传,诸葛亮将自己毕生用兵妙计写成一部兵书,在他晚年身染重病之时,喟叹左右竟没有人能够接此兵书,光大遗志,于是,不得已命人将这本书置于江边难以攀援的陡崖上,让有胆有识的志士仁人去拿取。这后事如何,现在已无从查考,却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意。然而,据专家实地考察分析,所谓兵书,只不过是巴蜀先人的遗物而已。 
       出西陵峡,顿觉江面宽阔,压抑全消,景色截然不同——两岸丘陵接踵,沟壑纵横,梯田绿树参差成画,好一片鱼米之乡的自然风光!这就是香溪宽谷。但是,石礁横亘江心,凹岸侵蚀成沱,形成这里的地理特征。泄滩就是这里有名的险滩,只是经过整治以后对行船已无甚大的危害。这里有两处历史名胜,一个是在秭归城东面的屈原祠,那里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由于奸臣当权,而他坚持进步的治国大策,受尽打击迫害,长期流亡,而成《离骚》绝唱,最后投汨罗江羽化成仙。民间至今沿袭的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传说都是为了缅怀他。后人出于敬爱这位为民请命的忠臣,还修了屈原祠和屈原坟。在此凭吊,胸中顿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情逸致。另一处古迹则是香溪上游兴山县的明妃村,这里是西汉明妃王昭君(名嫱,字昭君)的故乡。这位绝代佳人,为汉民族和匈奴族的友好关系贡献巨大的古代才女,只身出塞,加强了西汉王朝与匈奴的经济文化交流,艰苦卓绝,玉汝于成,使当时的权贵们无不为之汗颜。因而在民间留下了不少佳话:她奉旨出塞之前返乡省亲,曾在香溪浣洗并失落一串珍珠,因此这里溪水一碧见底,暗香四溢。其实,香溪清澈澄碧,只因这里属于石灰岩地区,流水经过了沉淀和过滤,由石灰岩裂缝中渗出,所以,泥沙俱净;至于说香气四溢,那自然是后人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香溪充满诗情的赞扬吧。屈原、王昭君,两位先贤的远见卓识与高风亮节,恰与这峡这水相得益彰,在炎黄子孙的心中永存,有口皆碑,传为悲壮凄美的故事。谨以孙原湘的《西陵峡》诗结束本篇:一滩声过一滩催,一日舟行几百回。郢树碧从帆底尽,楚云青向橹前来。奔雷峡断风常怒,障日峰多雾不开。险绝正当奇绝处,壮游毋使客心衰。 



                      云雨巫峡动地来 耕隶(赵岩) 1993年11月9日


       从湖北省巴东县的官渡口,上溯到四川省巫山县的大宁河口,这绵延40余公里的峡谷,就是那幽深秀丽的巫峡(亦称之为大峡)。逆流航行的游船溯入其间,款款而来的画面,绮丽多姿,迂回屈曲,峰奇水幽,薄雾迷蒙,朦胧而令人多愁善感。巫峡由两段峡谷组成:东面培石附近的江北岸岩壁裂缝之上置有黑色悬棺者,称之为铁棺峡。而西面横石溪附近的山崖,呈灰白色,其外貌酷似古代武士身披的银甲,那上面浑圆形的黄褐色山岩,看上去恰如武士头顶的金盔,故取名为“金盔银甲峡”。
       我年轻的时候,酷爱读唐诗。每当读到元稹《离思五首》中的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时就深深地为诗人与亡妻之间那种真挚的爱情所感动,进而为巫峡云水所召唤——那震天动地的涛声,那秀丽婀娜的群峰,那缠绵多情的云雨呀,怎能不令人昼思夜想,心驰而神往呢?
      记得前人曾经赋诗一首,将那巫山的十二座山峰隐藏于字里行间:曾步“净坛”访“集仙”,“朝云”深处“起云”连。“上升”峰顶“望霞”远,月照“松峦”“聚鹤”还。才睹“登龙”腾汉宇,旋看“飞凤”弄晴川。“翠屏”峰顶峡猿啸,料是呼朋饮“圣泉”。

        在三峡广为流传的历史陈迹——孔明碑,就位于集仙峰下的绝壁之上。其间六个遒劲雄奇的大字“重岩叠嶂三峡”就雕刻在凹陷的碑身之中。好古者从传说中得知,字传为三国(公元220—280)蜀汉丞相诸葛孔明所书,故称之为“孔明碑”。相传诸葛孔明将吴蜀联盟共拒曹魏的良策,刻成文字留在石碑之上用以警示世人。令人遗憾的是,盘踞于西南一隅的乱世枭雄蜀汉先主刘备(字玄德)今非昔比,不纳忠言,只重“桃园结义”之情,为报吴军都督吕蒙白衣渡江计杀荆州守将关羽之私仇,而尽起倾国之师,对天发血誓,东犯吴国,数月鏖战于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却被东吴儒将陆逊用骄兵计所大败,火烧连营七百里,令几十年复兴汉室的夙愿毁于一旦,后来,刘备只能临危托孤,含恨客死于白帝城中;陆逊统帅千军万马日夜兼程追杀刘备到此,读罢孔明碑文,猛然醒悟,立即班兵回师,与西蜀重修旧好,相逢一笑泯恩仇,终于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从而留下了千古佳话。如今由于千余年以来的风化侵蚀,旅游者再也无法重新寻觅孔明良策和刻字的年代,然而,这尊藏身于悬壁之上的古碑,却也充分显示了古代华夏民族的聪明才智和鬼斧神工!

       巫峡诸峰,引人入胜。北宋陆游诗曰: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蜚声中外的巫山十二峰就在这里。举目南望,南岸自东到西依次排列着聚鹤、翠屏、飞凤三峰,峙立于清石溪左右,有的像白鹤栖聚于山巅,有的像清雅绝尘的画屏,有的像展翅欲飞的凤凰,参差不齐,构成了天然胜景。而隐匿于其后的上升、净坛、起云诸峰,亦是风姿绰约,要由清石溪上溯15公里以后才能一睹他们的神韵。翘首北顾,集仙峰迎面而来,峰顶错列的石柱,如同各路仙人欢聚于此;再盼峰分两脉,恰如裁缝张开的剪刀,故也称之为剪刀峰。那其后为松峦峰,山上遍布的古松郁郁苍苍,为西侧的神女峰做好了铺垫。神女峰的确仪态不凡,别具一格——仰望峰巅,突兀的石柱就像是 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她似乎正在俯瞰着前方的急流,日以继夜,为往来的船家指点迷津。她朝迎漫天红霞,夕送半江落照,所以,神女峰也叫做“望霞峰”。三峡地区就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位闯荡川江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一次忽然遭遇暴风骤雨,不幸翻船灭顶;可是他的妻子却抱着孩子,守候在望霞峰上盼望着丈夫还家团聚,天复一天,年复一年,泪眼望穿,也未能盼回丈夫,妇人却不舍昼夜,餐风沐雨,一腔深情地守候在那里,最后竟成为一尊塑像。这就是可歌可泣的“神女导航”和“望夫石”的故事。千百年以来,三峡地区的老百姓热切盼望着能够征服险滩恶水,让天堑变成通途,这种沧桑巨变也只能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神女峰的西侧是朝霞峰,概因每天清晨峰峦出现白云盘绕而得名。船行前方北岸横石溪的东北一侧,一峰冲天而立,宛如雄狮崖头而踞,山中一泉清洌无比,经年汩汩而出,所以叫做圣泉峰。又因为圣泉之水带出的碳酸钙,积久沉淀在山崖上,形成一片白色的景观。在夕阳余晖之中,它与山体的暗褐色构成强烈的反差,故此景亦称为“狮子挂银牌”。再往前看,就是巫山十二峰的最后一峰登龙峰,它与跳石隔江相望,盘踞于横石溪旁,五座山峰携手并肩,逶迤蛇行,仿佛是游龙腾空,蔚为大观。

       巫峡是三峡神话传说的摇篮,在五代(907—960)蜀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中,记载着这样一个神话,瑶姬,也就是云华夫人,是昆仑山瑶池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她好学不倦,先后掌握了回风、混合、万景、炼神、飞化等种种道法。虽然瑶姬奉西王母的旨意管理瑶池,但是,她却蔑视神权天规,一心向往人间的生活。有一次,她与姐妹们遨游东海归来路过巫山,巧遇大禹带领百姓在这里开峡导水。于是她们决定留下来,倾力相助大禹根治水患,剿除豺狼虎豹,广植祛病良药,并且为过往的船只导航,造福人间。后来,这十二位神女就在人间化作峰峦,峙立于巫峡两岸。其中之一明艳俏丽、光华闪烁的瑶姬就化为神女峰,其余诸位神女就化成了群峰,似众星捧月般地依偎着神女峰。其实,把婀娜多姿的巫山十二峰美化成为天上神女下凡,正是反映出三峡地区人民的良好愿望,而巫山十二峰的形成原因,则是大自然千百万年以来逐渐演变形成的结果。因为激流疾速贯穿垂直侵蚀的岩层塌落流失,加之地表水、地下水持续不断地溶解和潜蚀岩层,便造就了今天这样的巫峡景色,重岩叠嶂,暮雨朝云。

                   地窟难跃瞿塘峡  耕隶(赵岩)  1993年11月9日


       逆行之舟从奇峰竞秀、云雾不开的巫峡探出头来,便进入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大宁河宽谷。桀骜不驯的大宁河自西北方向滚滚而来,猛烈地撞击着巫山,然后极不情愿地汇入长江。天长日久,这位于平缓坡谷之上的巫山县一带,即发展成为重要的耕作区。而著名的小三峡,就躲藏在有“峪都桃园”之称的大宁河怀里。它绵延50公里,由龙门峡、双龙峡和双龙上峡构成——龙门峡别号“小夔门”,栈道横空卧波;双龙峡钟乳石琳琅满目,碧水飞漱,赤壁巍峨 ......放眼于兹,襟长江,想神农,可发千载思古之幽情,可吟高山流水之遗篇......  

       话别小三峽,穿过错开峽,不多时就来到了大溪,此情此景,置身其中,立刻就会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压迫感,真可谓:“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这分明是身在瞿塘峡了。大溪又叫做黛溪,为著名古代巴蜀文化遗址——大溪文化发掘地。1985年,众多资深的考古专家在这一带联合发掘,发现了距今204万年以前的古代猿人化石,这次发掘就足以证明三峡地区(古代巴蜀一带)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一旦客观条件允许,如果继续发掘这里的古代文化遗址和墓葬群,就有可能揭开人类社会早期活动的奥秘。然而,古代巴蜀先人(或者说文明史之前的猿人)遗迹即将因三峽大坝的建成使用、投产发电等等因素,三峽大坝库区的水位上升到海拔100余米高程,整体淹没掉沿岸一带的田园、城乡、景观,甚至于古迹、遗址!因此,国家有关方面以及当地政府、社会各界,都应当从大局出发,立即着手立法、保护与抢救性发掘协调进行,这可是利国利民的民心德政大工程啊!

       在长江北岸的赤甲山之下,几孔竖直的崖洞穴内,曾经存放有若干长方形的匣子,远远地望去,酷似厨房灶火旁边的风箱,相传是鲁班当年存放的风箱,所以这一段叫做风箱峡。考古发现,这些匣子是战国时代悬棺葬的遗物,那存放在悬棺之中的古人遗骸和青铜宝剑,便是佐证。而孟良梯和倒吊和尚石则在江南岸白盐山绝壁之上。孟良梯为排列成“之”字形的石孔,其最高处的石洞为盔甲洞。那片崖顶是一座天然平台,叫做“望乡台”。相传,北宋(960-1127)爱国名将杨继业在与契丹大军征战中,终因寡不敌众,牺牲在“望乡台”上。杨继业生前的爱将孟良打算秘密搬迁故主尸骨,于是,孟良夜深人静独驾小舟闯入瞿塘峡中,又沿着绝壁凿梯攀援而上。不料刚到山腰就听到鸡叫,孟良以为天将破晓,不得不怅然空手而归。下山以后,孟良忽然发现江岸边站立着一位和尚冷笑不止,这才恍然大悟。孟良恨得咬牙切齿,三下五除二就把和尚倒挂在悬崖之上。据说那孔盔甲洞里面还藏有穆桂英挂帅时使用过的一副盔甲,然而据专家考证,“孟良梯”不过是古代巴蜀劳动人民攀岩凿孔架木为梯的栈道而已。

       紧接着就可以一睹摩崖石刻的风采:在略呈斑白、约有2800平方米的巨幅悬崖上面,镌刻着南宋(1127-1279)以来的书法家们真、草 、隶、行、篆各体阴刻,大约有12幅之多。游轮航行至此,远瞻把玩而欣欣然,历代先贤文人墨客留下的如此众多的奇文妙笔,既是书法珍品,亦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进而联想到张飞庙、石宝寨,尤其是“水下碑林”涪陵白鹤梁枯水题刻和云阳城南的龙脊石,其上题刻的诗词铭文,出自黄山谷等300多位名家之手,书艺刻技绝妙精湛,更为金沙江航运、水利工程、流域气象、城市建设等提供了依据,以上所述均为长江水文地质研究不可或缺的史料。我们应当一面高峡筑坝,一面妥善保护,这才是万全良策呀!

       与摩崖石刻隔水相伴的就是富于传奇色彩的白帝城(鱼腹城)白帝庙。它位于奉节县东面瞿塘峡西口,长江与草堂河汇合之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末年,公孙述割据巴蜀称王,传说他曾经看见城里的白鹤井,常常向外面飘散白雾,宛如白龙自井中升腾入云。于是,公孙述在公元25年自称白帝,筑起白帝城,其后人在此基础上修建白帝庙。三国时蜀汉(221-263)昭烈帝刘备在白帝城临危托孤的故事,更增添了千年古城的底蕴。由于白帝庙抱山而居,因而,将来三峡筑坝蓄水发电之后这座庙宇有幸不被淹没,变成平湖之中的一粒孤岛。庙宇内主要建筑有明良殿、武侯柌、观星亭。雕梁画栋,勾心斗角,金碧辉煌。明良殿内存有栩栩如生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泥塑;白帝庙里还有鳞次栉比的历代名碑,其中隋碑《金轮寺舍利塔铭文碑》、《钟太傅书法碑》、清碑《凤凰碑》、《竹叶碑》艺术造诣颇高。“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一诗巧入《竹叶碑》上三枝翠竹丛丛叶片之中,不能不让我怀念故乡洛阳关林庙里面的那一通《竹叶碑》来。孰先孰后,谁个真假,倒无多大意义,只是汉寿亭侯关羽老爷的神勇仙气自是纵贯千古而不衰。

       瞿塘峡区区8公里,窄窄如同走廊;却也变幻莫测,俏丽险峻远远超出了巫峡、西陵峡。仰视一线长天在上,俯瞰涛声咆哮如雷。虽然江面最窄处不足100米,但是两岸峰峦险峻异常,相对高度竟相差达1500米。瞿塘峡由东向西渐渐紧缩,群山万水争先恐后,最终挤成“夔门”(古代奉节县为夔州属地),奔腾无悔的江流在此集聚喧嚣,直泻而下,雷鸣谷应,云蒸霞蔚。于是就有了“夔门天下雄”的美誉。就连诗圣杜甫也盛赞它:“众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瞿塘峡因为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故而被军事家誉为“川东咽喉”。以家喻户晓的三国故事为例,就足以证明“瞿塘险过虎牢关”。东汉末年,谋士法正就曾上书益州牧刘璋:“鱼腹,扦关(即夔门)临江据水,实益州祸福之门也。”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攻广汉未下,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率荆州军逆江而上,占领夔门,遂克定巴东。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率兵出江道至秭归,屯猇亭,连营数十,遭陆逊火攻,败退白帝城,吴军终亦无所作为。纵观整个蜀汉之世,总以夔门白帝城为重镇,偏安西南一隅。所以,后人总结蜀汉丞相诸葛亮治蜀方略为:“东屯江关(夔门)以备吴,南屯夜郎以备蛮,北屯汉中以备魏。”
       白帝城头,饱览旧事,回眸凝视三峡,灔预早已遁去,风景如诗如画;那众多的神话传说、奇峰险滩、名胜古迹,几乎将在未来巍然屹立的三峡大坝下沉寂消失,难以重见天日。然而,高峡出平湖也将一改此间的旧风貌,造福于后世。于是作此拙文呈上,不胜荣幸之至!


评论

热度(1)